5月5日,在山东临沂东部的莒南县洙边镇金龙湖万亩茶园内,老茶农吴德顺正在使用电灌为自己辛勤培育的30亩茶园浇水。随着气温转暖,嫩绿的茶芽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浸过油一样发亮,第一波春茶已经丰收了。
莒南县有“中国茶叶之乡”之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10万亩,也是“南茶北引”最早的区域之一。在莒南县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变中,制茶产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该县茶园种植面积不断加大,传统的手工煤加热制茶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前炒茶叶用柴火、炭火,烟熏火燎。杀青时,大铁锅底温度近300摄氏度,用手翻炒,一碰到锅底,手上一串泡。即便是老师傅,一天最多也就炒八九斤茶。
“用手掌控茶叶的温度,技术要求很高。用手炒制,有汗水或皮屑混入,质量检测时容易出问题。用电炒,电脑控制这些指标,标准统一,干净卫生,以前需要十多个个炒茶师傅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个人管理,并且茶的品质也更有保证。”金龙湖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单爱民说,电炒茶质量高,效率更高,还节省了成本。
在莒南县相沟镇,3000余亩的黄烟种植基地内绿色的烟苗向上而生。当地村民以黄烟为主要经济作物,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丰收的黄烟一般都会卖到相沟镇宏图烟农专业合作社。
“烟叶烘烤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以后进行,每个烟炉大约烤4天,每天用500斤碳左右,按照煤炭单价0.7元计算,单炉成本约350元,40个炉每天成本就需要1.4万,一个烤烟季节下来大约需要150万左右的成本。”这是莒南县相沟镇宏图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春波心头的一笔大账。
不过,借助供电部门推荐的空气能电烤炉,困扰张春波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与传统的烘烤方式相比,气能电烤炉更省钱,烘干成本比原来直降70%,而且烘烤过程中调温、除湿同时运行,烘干时间比传统方法可节省35%。烤烟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也提振了当地烟农的种植积极性。
当前,临沂市正按照“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电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农”墨重彩绘就沂蒙老区新画卷。
X 关闭